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的中心,是我国现存最悠久、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,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。北海园林的开发始于辽代,金代又在辽代初创的基础上于大定十九年(1179年)建成规模宏伟的太宁宫。太宁宫沿袭我国皇家园林“一池三山”的规制,并将北宋汴京艮岳御园中的太湖石移置于琼华岛上。至元四年(1267年),元世祖忽必烈以太宁宫琼华岛为中心营建大都,琼华岛及其所在的湖泊被划入皇城,赐名万寿山、太液池。永乐十八年(1420年)明朝正式迁都北京,万寿山、太液池成为紫禁城西面的御苑,称西苑。明代向南开拓水面,形成三海的格局。清朝承袭明代的西苑,乾隆时期对北海进行大规模的改建,奠定了此后的规模和格局。辛亥革命后,1925年北海辟为公园对外开放。
团购价9元
十三陵是明朝13位皇帝的陵墓群,陵域面积约120平方公里。巍巍的燕山山脉自西北逶迤而来,在陵域周围形成天然屏障。环山之内,是洪水冲刷形成的小盆地,山壑中的水流在平原中部交汇曲折东去。绿树浓荫之中,一座座红墙黄瓦的陵园建筑,檐牙高啄,金碧辉煌,坐落在东、西、北三面的山麓上。其中,成祖陵--位于北面正中位置,余陵分列左右,整体布局庄严和谐,宾主分明,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,显得格外肃穆幽雅。十三陵建筑具有规模宏大、体系完备和保存较为完整的特点,作为中国古代帝陵的杰出代表,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,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。明十三陵,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部分,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,镶嵌在北京的大地上,昔日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家陵寝,今日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。明十三陵目前正式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四个:定陵、长陵、昭陵、神道。
团购价110元
红螺寺始建于东晋咸康四年(公元338年),为十方常住寺,是我国北方佛教发祥地和佛教丛林,千余年来在佛教界中享有极高的地位。我国净土宗的最后两代祖师均与本寺有缘,世有“南有普陀,北有红螺”之说。千年古寺山水环绕依山而建,北依雄伟的红螺山,南照秀美的红螺湖,寺庙周边林壑荫蔽,古树参天,藏风聚气,为一方风水宝地。红螺山属燕山余脉,山势巍峨雄武,一山双峰,比肩耸立,西峰海拔813米,东峰海拔812米,形成了红螺寺的一道天然屏障,使这里形成了北方一处冬暖夏凉、空气湿润的小气候环境。“红螺三绝景”——御竹林、雌雄银杏、紫藤寄松点缀在古寺内外,百万杆翠竹与千亩古松林拥抱着整个寺院,形成了一幅“碧波藏古刹”的优美画卷。山川灵气,造就了这里独占地理风水之妙,独具自然环境之美的佛家园林景观。红螺寺景区现已形成了红螺寺、观音寺、五百罗汉园三个佛教文化区和红螺山、青龙山两个自然观景区“一日游”的观光格局即,具有“春看花、夏避暑、秋观叶、冬赏岁寒三友”的观光特色。游人或在寺庙区敬香礼佛,或沿万米登山步道登山观景,或漫步于千亩古松林之中,或在五百罗汉园中徜徉,这里为游人提供了修心养性、涤荡心灵的舒适的环境。
团购价48元
定陵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皇后的陵墓。建于1584到1590年,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。明楼檐下石榜刻有“定陵”二字,四角及台阶都用巨石拼砌而成。明楼内石碑上刻有“大明”和“神宗显皇帝之陵”。明楼的正后部是陵墓的主体即地宫。定陵地宫是目前十三陵中唯一被开发的地下宫殿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座有计划发掘的帝王陵墓。地宫共出土各类文物3000多件,其中有四件国宝:金冠、凤冠、夜明珠和明三彩。定陵的地宫全部用石砌成,多为青石,面积为1195平方米。内无梁架,为石拱券,相当高大。地宫中有7座4吨重的汉白玉石门,设计巧妙,开闭灵活。地宫中又分为正殿、配殿、前殿,和地上建筑完全一样。中殿原状陈列着祭器,那里三个汉白玉石座,座前各有一套黄色琉璃五供和一个青花大瓷缸,缸中原来盛满长明灯灯油,供点长明灯用。后殿的棺床上停放着朱诩钧和两个皇后的棺木,棺旁放着装满陪葬品的26个红漆木箱。
团购价58元